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

左右看:土地開發背後的金權政治

左看:氾濫酸腐的「居住正義」

高房價、低工薪,加上土地持有成本低廉,由於開發產生土地產權再分配與財富急遽性積累,造就地產業拓展出龐大的產業鏈與投資線;在「薪資不進反退」與「房價不降反升」雙重結構下,引發廣大群眾嚴重被剝奪感,轉化為居住正義的口號與訴求。

自此之後,「居住正義」淪陷為實踐強化金權政治的便利新口號。明目張膽的政策收買,以地價保證只漲不跌為高投資報酬率之基礎,透過廣泛放送「土地所有權」的偽安居手段,將公屋供給不足問題,轉化為一個又一個炒地皮順帶鞏固政治金源與地方派系之計劃。

歸根究柢,這一切在於台灣脈絡下的自由民主主義式資本主義社會之下,自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以來至今,種種泛起大眾普遍迴響的居住權益抗爭中,只消政商結構共同推出搶屋炒地的新標的,即可迅速收編絕大部分的憤怒民心,以低價取得所有權,偽裝共同演作一齣「居住正義」劇碼的完成。

在金權政治派系之間操弄土地政治,並以派系包養、討價還價、殲滅政敵完成的政權鞏固或相互傾軋手段,「居住正義」在如今各大中產或待價而沽的夜市社區、合宜住宅與千頃「新市鎮」中出現,不知怎麼,這四字竟湧出一股噁心酸腐的氣味。

陳虹穎/文化評論人

右看:土地開發無關乎供需平衡

最近一些親戚朋友,對話不約而同圍繞在:桃園A7站那個合宜住宅啊,你搶到排隊資格了沒?接連遭到監察院糾正的「高雄、淡海新市鎮開發案」、「桃園A7合宜住宅創『預標售』制」等,縱使被糾正,也是船過水無痕。行政機關早已絲毫不將監察權看在眼裡。

從「淡海新市鎮」到「合宜住宅」,這究竟是些什麼東西?以1994年啟動的淡海新市鎮一期為例,計畫人口數30萬人,20年過後僅進駐1.3萬人。現在再開第二期,原因無他。縱使計劃供需不成比例,反正這檔事是有蓋有保庇,其實無關乎供需。

從「淡海新市鎮」一、二期計劃,到桃園A7合宜住宅,炒地皮作為合法的集體賄賂手段;透過層層土地交易環節,將炒地皮作為終級標的,先是動用公權力進行大規模土地徵收或創造「預標售」制度,低價取得土地,並在民眾抗爭過程中完成價格調停,吸收壯大共犯結構後,將農地轉建地,保證一樁「平價售出仍能高利回收」的皆大歡喜交易。在鼓勵人人實現化「平價購屋兼入炒房結構」、「住宅問題個體化」的過程中,藉由低價取得與預期看漲心理,使得一般大眾與被迫遷者的苦難之間絕緣,甚至巧妙達到異化與疏離之效。

陸已興/國小教師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